新时代呼唤新理念,新理念带来新风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蓝图清晰,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文化服务建设是其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当下我国各地的公共文化投入在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政府的“热情”却未换来群众的热烈回应。究其根源,在于文化服务模式及内容滞后,无法满足群众新时期的需求。故而我们应积极创新,为群众提供“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文以化人。 服务主体多元化,创新体制,依靠公共力量实现服务效果最大化。当下政府主导的运作模式,禁锢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进程。而江苏无锡新区探索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外包,实行了社会化运作,是对公共服务体制的破冰尝试,是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创新璀璨的亮点,提高了服务效益和利用率。而山丹县建立了群众能参与、好参与、乐于参与的工作机制,激励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使群众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我们需积极推动运作体制的创新,让更多的创意理念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之中。 坚持问需于民,创新供给,以实现公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T市为不同年龄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了公共文化带来的福利;泉州不断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让人人都能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政策福利;“快乐老乡”让先进文化更加贴近群众,引领了社会风尚,更满足了群众的需求。这些探索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究其根源在于文化服务内容与时俱进地跟上了群众的发展需求。因此,应该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创新,定位于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让公共文化服务能活起来,突显出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运用新兴媒体,创新方式,让更多群众零距离地享受现代服务。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大多以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来进行公共文化内容的传播,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普及,新媒体正在逐渐掌握和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并日益进入生活的各个层面,面对这样的时代潮流,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是我们应认真考虑并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利用好各类微型媒介平台,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找到新的立足点。因此,应该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人性化、便捷化服务。 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在改革发展进程风起云涌的当下,顺应改革时势潮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从体制、内容、方式上大胆破旧、定立新方,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精神根基,奠定文化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