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3|回复: 0

人民时评:实习生不是廉价劳动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3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38
发表于 2021-4-11 14: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时评:实习生不是廉价劳动力


    这几天,实习生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山东某高校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出一封“求助信”,信中反映“被学校强迫实习”“一天要干13个小时”“不实习没有毕业证”等问题。高校以实习名义派学生打工的现象,让“学生工”这个老话题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组织动员学生顶岗实习在不少地方都是必修课。正因如此,打着实习旗号、让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的违规操作,往往多发于职业教育院校,这通常也是此类事件的监管重点。而这封“求助信”的涉事院校则是高等院校,它不仅折射出“学生工”的问题屡禁不止,甚至还出现了向高等教育领域蔓延的趋势。


  应当说,一份合格的实习,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既能帮助学生提早准备面向职场的身份转变,也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实习生不是“学生工”,更不是廉价劳动力,越出边界,性质就变了。在流水线上“拧螺丝”,在车间里“装箱子”,假扮民工迎接视察,冒充特警参与强拆……强度大、待遇低,有的具有很高风险,有的甚至涉嫌违法。可以说,这样的实习已经超出了教学与生产的边界,不再是“我要成长”的主动选择,而变成了“不能毕业”的被动要挟,让实习生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从表面上看,“学生工”满足了在校生的实习需求,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疏解了企业的用人荒,似乎实现了学校办学、企业经营和地方发展的多赢。但实际上,把实习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不仅违背了实习的初衷,更损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而以往的案例也常常让人反思,“校企结合”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巨大利益链?一份调查显示,一些学校以每人近万元的价格将学生“卖”向市场,并从中牟利,而企业也能以“实习”的名义,以更低的工资使用劳动力。如果学校从教书育人的场所变成“实习套利”的中介,企业也对学生的正当权益视若不见,那么庞大的实习生群体就成为这场“利益合谋”的最大受害者。


  斩断这条灰色链条,需要高悬法律之剑。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就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强调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但截至目前,我国针对高等院校学生实习的法律法规尚存在缺失,让一些院校钻了空子。保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让实习生不再是“学生工”,不仅需要增强源头治理,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细化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更需要形成托底机制让实习生的利益诉求畅通表达。


  实习是面向未来的选择,更是一种应该受到保护的权利。呵护好每一个实习生追寻更好自己的机会,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全社会的应尽之责。



更多热点内容更新,敬请关注嗨课网论坛(www.hikew.com)




上一篇:人民时评:夯实新时代 平安与法治的基石
下一篇:人民时评:读懂中国经济的“含金量”
仅需50元即可成为公考窝VIP会员,免费下载全站最新公考资料(定期更新)!

点击升级VIP会员:http://www.gongkaowo.com/plugin.php?id=keke_group

温馨提示:开通会员后,任意回复帖子查看下载链接(仅保留2023-2025资料),链接失效请在下方点击网盘失效反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考窝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2:50 , Processed in 0.036537 second(s), 21 queries .

本站资料收集于网络及网友分享,如有冒犯贵方,请及时联系:link_fox@qq.com,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