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5期半月谈半月评论:孩子暑期生活难题亟待破解
经过了整个学年的紧张学习,孩子们迎来了两个月的悠长假期。假日里,孩子们不能脱离监管,谁来陪伴孩子?孩子该去哪儿?暑假怎么过?这成为困扰家长们的周期性难题,孩子暑期生活难题亟待破解。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暑期虽然孩子放假了,但是家长们并不放假,即使把年假安排在暑假期间,最多不过十余天。
有的家长暑假把孩子送回老家祖辈手中,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为照看。众所周知,隔代监护难免存在问题,老人年迈,精力不济,而中小学生精力旺盛,活跃爱探索,经常是老人透支身体也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往往是宁愿任其沉溺“王者荣耀”的游戏世界,也不让孩子跑出去。
无奈之下,有的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培训机构,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填满孩子的暑期生活。这些培训班有特长兴趣类的,还有学科类培训,孩子们不仅要在暑期忙碌辗转于各个培训机构上课,还要完成培训机构布置的作业,甚至比正常上学时还累。一位家长坦言,正如辅导班广告上写的,努力一暑假,开学当学霸。自家的孩子玩了一个暑假,人家的孩子学了一个暑假,再开学,孩子恐怕会落入班级鄙视链的底端,只能硬着头皮给孩子报班。
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上课学习不能是暑期生活的全部,这样会导致孩子厌学逃课,他们更倾向孩子暑期生活的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既满足孩子玩的需求,又满足家长学的期望。因此,各式各样以“游学”为内容的夏令营应运而生。但被寄予很高期望的海外游学,遭到不少家长的吐槽,海外游两三周,砸了数万,并未觉得孩子有很大收获,也就是日常口语锻炼锻炼,到名校走马观花了一下,真正的大学精神、创新思辨的氛围并没有机会感受到。
而那些被困守在出租屋内的临时进城小“候鸟”,在城市的陌生环境下,忙于工作的父母无暇顾及,不得不面临再次“留守”的境地,与电视、手机相伴。
破解孩子暑期生活难题,需要把暑期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让孩子既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又能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特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过一个自由自在的暑假。这不仅是家长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都要负起的责任。
一些国家的做法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在日本,暑假里,老师和家长会鼓励孩子们去亲近自然、体验社会,学校会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和工厂等;在英国,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在芬兰,各种主题夏令营、青少年集体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做手工、学滑板、骑自行车。
在国内,一些学校也正探索通过暑假作业对孩子暑期生活进行引导:除了传统的书本作业之外,有的学校布置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结对子阅读行动,环保类、扶贫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甚至是记录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一件家务,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尽早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一些公益组织在暑期开展各种夏令营活动,丰富留守孩子的精神世界。如在山东曲阜,志愿者团队组织了“留守儿童国学圣地游”项目,把关爱留守儿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利用当地儒学资源融合在一起,每一期都接收10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守儿童参加活动。
让学生在暑假有健康有益的事可做,才能把他们从各种宅文化的娱乐项目中拉回来,才能让家长少一些无可奈何的焦虑,才能让孩子们多一分快乐和进步。
对学校而言,学校教育要高度重视暑期生活的教育价值。因此,学校应基于儿童内在的愿望和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暑假生活的指导。
对政府而言,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审批和监管。对各类市场化暑期机构,如暑期托管、培训、游学等,政府要积极引导,予以规范,对其资质、内容、组织形式、效果进行全程监管和跟踪。
对社会而言,社区可以为孩子举办各种有益身心的暑期活动,如图书阅读分享会、琴棋书画鉴赏、诗词朗诵会以及各种球类运动等。同时,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公益性组织参与到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中来,为那些忙于工作的家长提供帮助。
对家长而言,更应该重视利用暑假弥补日常所不能带给孩子的生活教育与品格教育。家长也不妨利用这一时机,多教给孩子们一点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人格与自省意识。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就是要让孩子们从自然中汲取阳光、水分,在风雨中扎根开花,在日夜交替中感受四季的变换与美。
暑假应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光,让我们一起照看孩子的假期,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空间,也给他们一段难忘的经历。
更多热点内容更新,敬请关注嗨课网论坛(www.hikew.com) |